另外药占比限制、按病种收费、深化医保支付改革、对医疗费用增速的限制、拓展深化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均对等级医院的规模增速产生影响。
但在居民医疗卫生需求持续增长、医保覆盖范围扩大、医保目录扩容等因素刺激下,预测2018年城市等级医院的增长速度能达到6.5%,县域等级能达到6.7%,增速有所回升。
受辅助用药目录、控制药占比和限制医疗费用增速等政策的影响,等级医院的主要品种如大输液、辅助用药和中药注射剂等份额均出现下滑。
在主要的中成药注射剂中,心脏病治疗用药、抗肿瘤药和咳嗽和感冒用药(主要为消炎类中药注射剂)在2017年均出现负增长,其中咳嗽和感冒用药跌幅接近10%,预计2018年咳嗽和感冒用药的跌幅会进一步扩大。
慢性病用药向基层和零售渠道转移
2017年,城市基层医院市场用药规模达到951亿元,同比增长8.9%,复合增长率为16.0%,预计2018年将以14.1%的速度增长,用药规模将达到1,085亿元,复合增长为10.2%。2017年,农村基层医院市场用药规模达到712亿元,同比增长3.8%,复合增长率为7.2%,预计18年的规模将达到750亿元,增长5.4%。
基层医疗机构的增长,主要得益于分级诊疗的举措初见成效,同时各省份也逐渐放开对基层用药的限制。
2015-2017年,慢性病用药在等级医院中的份额逐渐下降,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的规模和份额不断上升,其中零售药店慢性病用药增速超过10%。
处方外流是近期讨论的热点。吴瀚谈到,以“梧州模式”为例,建立医院和药店的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患者可自主选择到院外共享平台药房取药。自启动处方信息共享平台后,梧州市零售药店慢性病用药占比较2016年稳步提升;自2017年11月扩大接入的药店数量后,慢性病用药占比达到了近两年最高点;2018年7月将试行医保门诊特殊慢性病处方在共享药店直接结算,有理由相信该占比会进一步提升。建立医院和药店的处方信息共享平台,是推动处方外流的有效途径。
抗肿瘤用药增长前景较好